本書用一種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當代敬拜歌曲,編者邀請了十多位學者從神學及音樂角度作評論。編者用的方法是以CCLI(一家美國版權機構)在1989年至2005年期間,在排行榜上前二十五名的詩歌,最後歸納為七十七首詩歌,作為研究對象,並讓十位學者獨立撰寫專文,並一位學者做全書的總結。閱讀全書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學者都有互相閱讀對方的文章,亦有一點了解相互的研究範圍,以讓讀者在看全書時,不會覺得在看十一篇不同的文章,結構上也不會出現鬆散及於重覆的情況,反而是彼此補足及對話。
本書的每篇文章都首先會有一條命題,然後作者會按著這些問題作研究及分析,亦有運用科學化的統計及訪問等方法。首先,前七位作者先從歌詞的意思及內容作探討,課題包括:神觀如三一神位格、神的名字、是否過多浪漫字詞及流行用詞;人觀如公義的關注、痛苦及苦難的題目;敬拜(教會)功能如講道、團契、事奉的平衡,再而對事奉模式歌曲的深入討論及分類。後三位作者側著重在音樂上的探討,主要討論是否適合會眾唱頌:拍子、樂句、音域、聲樂、音樂結構及格式等等。
作者們按著所設定的命題,進而分析此七十七首當代詩歌,對研究的命題是否缺乏關注。按前五位作者的結論反映(除了第三章外),作者們在分析及研究中都一致地發現他們所關注的命題:如三一神、公義等,都只有少數歌曲符合他們的命題要求,亦即大部份的歌曲也不『達標』。在第六及第七章的分析也發現在詩歌敬拜的教導功能上有不平衡的情況,在講道、團契、事奉三種功能上,七十七首詩歌都偏向事奉的頌讚部份。 而從詩歌的音樂方式研究,第八及第九章作者對七十七首歌曲作出分析後,總結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詩歌是適合會眾唱頌。[1]
此書其實是一本敬拜研究方法論的入門書本,我們可以作為研究香港教會崇拜的切入點,但我們會面對一些問題:
誠如編者在前言內提及,此七十七首當代詩歌未必能反映北美教會的現況,不同宗派、不同區域、不同教會及不同文化傳統並沒有考量,所以這七十七首詩歌的普遍性是存疑的。縱然如此,CCLI是控管及收集詩歌版權的機構,在其大約十六年間的排行榜所綜合的結果,仍然值得參考。應用在香港教會的場景,香港對於版權的概念還是不太著重,以致還沒有單一高認受性的機構如美國CCLI一般,能提供普遍高認受性的研究材料。在90年代成立的共享詩歌協會,嘗試在版權工作上努力,可惜也無法提供類似的研究資源。而本地傳統聖樂團體及敬拜讚美團隊可謂八花齊放,加上香港教會受著很多台灣的敬拜團隊所影響,如讚美之泉、約書亞團契等等。在電腦網絡文化的快速傳遞下,不同宗派、教會也在『流行』不同的詩歌。因而,更難以綜合當代流行的香港詩歌研究材料。如果應用本書的方法論,作為小規模的研究,如利用單一教會或宗派的主日崇拜在一年內的詩歌作為研究材料,探索本書所提到的命題,或許也是值得討論的課題。
本書的編者選取的研究材料是1989年至2005年,大約十七年間的詩歌作研究。第十章作者將這十七年的詩歌作研究時發現,詩歌由五十年代到二千年代也有,可見八十年代的信徒還在頌唱五六十年代信徒的詩歌,一些寶貴的信徒傳統還在保留著。本書的英文版是2007年出版的,而此中文翻譯版在2013年才完成,當今天我們進入CCLI的最新排行榜時,我們會發現不單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詩歌已絕跡,連八十及九十年代的詩歌也不復見。[2] 在香港教會,慶幸亦有很多教會保留傳統詩集作崇拜,也有信徒致力保留傳統詩歌,為經典的聖詩譜上新詞,如〈祢真偉大〉便有十多個不同粵語譯本。[3] 正如第九章的作者所言,時間測試的評核未必是好的評核工具,有些出色的歌曲如果沒有特意被關注,可能會被時間的洪流沖走。[4] 香港教會應多加注意保育的工作,不要誤會向耶和華唱新歌的意思,只顧追求新的創作而放棄了重要的文化寶庫。[5]
此書也給予敬拜帶領者以下提醒:
維特立教授(結論篇的作者)提出,崇拜計劃者及敬拜帶領者是教會音樂的「營養師」,更需要在崇拜音樂的選取上注意是否能提供「均衡的餐單」給會眾。簡而言之,選取詩歌時,應更注意詩歌的神學教義及聖經主題,並在各方面需要作出平衡。[6] 他也提醒我們另一重點,就是在研究崇拜時所作出的分析及批判;在參與崇拜時,應關掉這模式,並用單純的心進入以神為中心的崇拜中。[7]
最後,在閱讀本書時需要注意本書缺少了有牧會經驗的牧者參與,而大多是由學者的角度作出研究。[8]
[1] 第九章作者將七十七首詩歌評級為A/B/C三級,作者認為A及B級都有藝術價值,有些詩歌被評為B級只是因為歌曲有一些缺陷。伍茲、沃爾拉斯編。何頌甡譯:《樂聲載道:當代敬拜讚美歌詞評析》(香港:浸會出版社,2013),頁162-164。
[2] 在CCLI新的排行榜中(見 http://us.ccli.com/worship-resources/top-songs/),上網日期:2015年11月;榜上的詩歌均是2000年後的詩歌,其中本書討論的七十七首詩歌中,在最新排名上還保留的只有以下三首:
<How Great Is Our God> by Chris Tomlin, Ed Cash, Jesse Reeves (2004)
<Here I Am To Worship> by Tim Hughes (2000)
<Blessed Be Your Name> by Beth Redman, Matt Redman (2002)
[3] CantonHymn 維基平台 - 全球最大粵語詩歌歌詞庫及敬拜資源網站
(見http://cantonhymn.wikispaces.com/How+Great+Thou+Art)
[4] 伍茲、沃爾拉斯編。何頌甡譯:《樂聲載道:當代敬拜讚美歌詞評析》(香港:浸會出版社,2013),頁152。
[5] 鄧智文。〈向耶和華唱新歌,未呀?(一)〉。2013年7月15日。下載自
<http://thewritingpeople.net/2013/07/15/向耶和華唱新歌,未呀?(一)/>。
這篇文章主要是討論當代的詩歌創作主題過於狹窄,並追究原因為福音派欠缺相關宗教經驗。作者引用詩篇96:1-2,直接解釋『新歌』的意思為創作新的詩歌。這是誤用經文的例子。
[6] 伍茲、沃爾拉斯編。何頌甡譯:《樂聲載道:當代敬拜讚美歌詞評析》,頁193-194。
[7] 伍茲、沃爾拉斯編。何頌甡譯:《樂聲載道:當代敬拜讚美歌詞評析》,頁213-214。
[8] 伍茲、沃爾拉斯編。何頌甡譯:《樂聲載道:當代敬拜讚美歌詞評析》,頁viii - x。 從作者介紹一欄中,只有一位派斯(David Pass)是機構牧者及一位教會音樂領袖-詹森(Guy Jansen),其他均是神學院或大學的學者。
留言列表